配资界网
靴子落地。在长达三个多月的等待后,昔日“彩电大王”康佳集团(“深康佳A”,000016)的控股权交接正式完成。
根据康佳集团7月22日发布的公告,原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已将所持有的康佳集团全部A股及B股股份,无偿划转至中国华润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指定的下属企业。
据悉,本次划转实施后,华侨城集团不再持有康佳任何股份,彻底退出;华润系通过磐石润创(深圳)信息管理有限公司和合贸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康佳30%的股权,成为新的控股股东。
然而,就在交割完成前一周,康佳发布的一份半年度业绩预告,清晰地揭示了新股东即将面对的严峻挑战:尽管账面亏损额度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但其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依然处于“失血”状态。
股权交割尘埃落定
本次股权划转自2025年4月29日首次披露,历经反垄断审查与国资委批复,最终于7月完成交割 。
根据公告,划转完成后,康佳集团总股本不变 。其中:
中国华润下属的磐石润创持有公司A股股份约5.24亿股,占总股本的21.76%,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
另一家下属企业合贸有限公司持有公司B股股份约1.98亿股,占总股本的8.24% 。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由华侨城集团变更为中国华润,最终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
这意味着,掌舵康佳多年的华侨城时代正式落幕。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划转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带有深层产业整合意图的战略性重组。
在新旧股东交替的关键节点,康佳集团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成为外界审视其基本面的最佳窗口。
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6亿元至5.0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亏损10.88亿元,亏损额大幅收窄 。
然而,这份看似“向好”的成绩单,并不能完全掩盖其主业的疲软。公告同时披露,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9.5亿元至11.0亿元,与上年同期11.03亿元的亏损额几乎持平。这意味着,上半年净利润的减亏,主要得益于一笔高达4.5亿至7.0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该损益主要来自对武汉天源(301127)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会计核算方式变更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等项目。
换言之,康佳的“造血”业务单元,在2025年上半年并未实现实质性改善。公司在公告中也对亏损原因进行了说明:
消费电子业务持续承压:行业竞争加剧、新品上市进度不及预期、产品结构未能有效匹配国补政策,以及为清理库存而损失部分毛利,导致该核心业务板块仍处于亏损状态。
半导体业务远水难解近渴:被寄予“第二增长曲线”厚望的半导体业务,尽管在技术研发上取得一定突破,但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和效益化产出,整体经营处于亏损。
高额财务成本:公司坦言,目前整体有息负债较高,导致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本负担较重。
华润能开出“药方”吗?
对于华润而言,接手的康佳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标的。一方面是其深厚的品牌底蕴、遍布全国的渠道以及在特定领域的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其积重难返的亏损、竞争力下滑的主业和转型缓慢的新业务。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华润入主后最大的看点在于产业协同,尤其是半导体业务的整合前景。
目前,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微电子在半导体领域已拥有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若能与康佳的光电半导体、存储等业务进行有效整合,有望在技术、资源和订单上形成互补,加速康佳半导体业务的产业化进程,这或许是康佳“新故事”中最具想象力的一环。
“华润的强项在于产业运营和资本运作,这正是当前康佳所欠缺的。”一位家电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但扭转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颓势并非一朝一夕。华润首先要解决的是康佳的内部治理和战略聚焦问题,明确哪些业务要‘动手术’,哪些要集中资源猛攻。”
值得注意的是配资界网,截至目前,华润系尚未公布向康佳派驻的核心管理人员名单。外界预计,康佳真正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可能需要等到新管理团队全面梳理完业务、制定出清晰的改革路线图之后,这或许要到明年才能初见端倪。在此之前,如何稳住经营基本盘,有效控制持续的亏损,将是摆在新股东面前最现实的考验。
象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